许多避税人士欲将资金从瑞士提出运回德国。德国乌尔姆税务总局的寇曼(Hagen Kohlmann)表示,路上每三辆车就有一辆坐着逃税人。除了犯罪人数攀升,偷渡金额也不断增加,数十万欧元以上的走私案件层出不穷,而德国—瑞士—奥地利三国边界应加强监督。
目前允许进入欧盟地区的未申报现金上限为1万欧元(约人民8万675元),但光是去年,德国税捐机关统计有5亿7300万欧元(约人民币49亿712元)黑金流入德国,打破纪录。此数值在2012年仅9300万欧元(约人民币8亿068元)。
自行申报者增加
税捐主管机关十分了解大部份的避税手法,寇曼表示:“载四至五人的车辆越来越常见,而每人身上都有9800到9900欧不等的现金。”海关无法针对此类型案件祭出罚锾,但可通知各财政主管机关进行处理。而经由奥地利的路径也不大“安全”,具知情人士说法,海关控制严密,尤其对德国公民更是如此。自2012到2013年间,在德奥边境遭没收的现金总额即翻了一倍,来到一百万欧元(约人民币867万元)。
与此同时,德国境内自行申报的案件数,在今年第一季也大幅攀升。根据主管机关委托新闻机构德新社(dpa)调查显示,一月至三月间,全国共有约13500件申报案,约是前年同季的三倍。
巴登—符腾堡(Baden-Württemberg)接获最多申报,替该邦增加约4800万欧元的税收;北莱因—西发利亚(Nordrhein-Westfalen)和黑森(Hessen)的申报案件增加五倍、拜仁(Bayern)四倍;柏林、施雷斯维格—霍尔斯坦(Schleswig-Holstein)及图林根(Thüringen)的避税人则各增加了三倍。
瑞士银行呼吁客户自行处理
各邦财长认为避税人口有增无减,因此欲订定更严格的自行申报法规,如提高逃税罚款、将公布逃税名单年限从五年延长至十年等。
此外,许多位于瑞士的银行通知客户,在今年底前必须诚实报税。这项“白金政策”也让许多避税人士加紧处理其财产,或者自行申报。(编译:Wendy、Ku)
]]>面对全球对逃税的打压,瑞士成为首要目标
把保密作为一项业务进行兜售长达271年之久的威格林银行苏黎世分行一向不惹人注意。但据纽约2月2日的一份公开起诉书称,这家瑞士最古老的银行肆无忌惮地帮助其客户的海外账户逃避美国税收高达12亿美元,而且还利用不正当手段从银行业巨头,之前曾遭到多个检举人告发的瑞银集团(UBS),挖走美国客户。
这次针对瑞士一家银行的第一份起诉令该国金融业感到震惊。威格林银行总裁康拉德·霍姆勒,直言不讳地为银行的权利辩护,称这样做是保护银行客户利益免受他们的政府税收制度影响;他一度被批为 “税收卡特尔”和“非法王国”,他对此置若罔闻。现在就算他低声下气求人可能也无法挽救他的银行免于美国的刑事定罪。
各国政府曾一度对自己国家富裕公民海外避税的把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现在政府缺少现金,所以对每一分税收的钱都穷追不舍。因此,银行的保密冷战正在变成热战。根据一游说团体,税收正义网络的统计,逃税使政府每年损失3.1万亿美元。美国、英国和德国一直在寻求与瑞士、列支敦士登和其他避税天堂达成协议;欧盟正在加强监管措施,而像印度这样的新兴国家也在开展自己的运动。
1934年瑞士对银行保密制度立法,规定泄露客户的身份就属于一种刑事犯罪。这就造就了世界上最大的避税天堂: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见图表)统计,在瑞士银行的境外款额为27%,大约2.1万亿美元。瑞士银行家们和监管机构,长期以来对外界努力要求减弱银行保密制度,都采取回避和弱化的态度:他们坚持一条原则,保护在他们银行里那些体面和谨慎客户的隐私;而批评家说,那是因为这些诈骗犯、逃税者和独裁者会支付丰厚的费用。
美国已经采取了最强硬的立场,要求11家瑞士银行提供其美国客户的名单。这是第一次对瑞士保密制度的重大突破,根据协议,瑞银因协助逃税,在 2009年同意罚款780万美元,并交出4,400个帐户数据。上个月,又有好几家银行交出客户的详细资料,但在最终协议前对数据进行了加密处理。
加上这次对威格林银行的起诉,预计许多拥有海外账户的美国人会因恐惧而对瑞士的银行望而却步,而且多年来,美国的国内税收署(IRS)一直在推行它的第三次大赦方案。但是更多的灾难还在不断逼近。在2013年即将开始的“外国帐户纳税法案”(FATCA),对外资金融机构将是沉重的打击,该法案要求其要么寻找并报告美国帐户持有人姓名,要么面临30%的美国投资预扣税款。虽然FATCA在今后的十多年里可能筹得10亿美元的款额,但是为了让外国银行落实这一措施而花掉的费用会多得多。于是美国在2月8日做出了一些让步,给低风险银行规定了一个更为宽松的时间表和更简易的操作方法。
其他国家的政府采取了一种更为柔和的策略。它们不是试图强迫瑞士放弃客户匿名帐户保密政策—以及冒着一无所获的风险—德国和英国去年与瑞士进行谈判,达成了双边“魔方”协议(根据那种只有按照严格顺序移动才能拼对的魔方命名的)。海外帐户持者必须支付一大笔钱以补偿未交的税款,再加上年度预扣税款,然后由瑞士收取这笔资金,并由它转交,但账户仍然保持匿名。许多人认为瑞士是一个大赢家。批评家也说,英国希望该协议可以为它增加70亿英镑(110亿美元)的收入,英国对此极为乐观。
现在美国的态度给别国增强了勇气。德国政治家声称,他们的魔方协议轻易就放过了瑞士。欧盟委员会说,根据2005年欧盟储蓄税指令,双方签订的协议可能是非法的,因为该协议让海外帐户持有者在不公开他们身份的情况下支付较低的预扣税。税务专员阿尔吉尔达斯·塞梅塔说,协议必须重新协商。他说,英国和德国已悄然同意这种做法了,因为他们不愿意为解决此事而冒着上欧洲法院的风险。对此,伦敦和柏林的官员们没有发表具体评论意见。
塞梅塔先生今年的 “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加强欧盟储蓄税指令。他希望这个月可以获得谈判授权。假设欧盟自身的两个避税天堂,卢森堡和奥地利同意的话,那就可能意味着缴纳更多的预扣税款,并压缩全权信托的利润(税务律师所崇拜的复杂而隐晦的实体)。
这次的主要目标是要让国家财政部门之间的信息进行自动交换。这将终结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对其他避税天堂也是一次致命打击。现在,由总部设在巴黎的政府友好俱乐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标准是“信息请求”。瑞士只同意在其列出黑名单受到威胁时再这么做。一国政府可以要求特定罪犯的数据,但不允许审前调查,而且限定每年允许的请求数量。前“经济学家”报的记者兼避税天堂 “宝藏岛”一书的作者,尼古拉斯·夏克森说:“这就好像要求经合组织排干沼泽地的水,结果他们就发放吸管一样”。
塞梅塔先生坚持说,这一次他准备对瑞士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而且准备使用“大棒”,而不仅仅是“胡萝卜”的政策了。这样一种武器可能会限制瑞士进入欧盟市场。
秘密公开
此次明争暗斗已使瑞士伤痕累累。许多人对起诉威格林银行感到愤怒。瑞士-美国商会的马丁·纳维尔说“在和平谈判期间你不要进行攻击”。但其他人对此越来越感到厌倦,而公众对保密的支持正在减弱。当瑞士央行总裁菲利普·希尔德布兰的妻子在一月份的一次货币交易导致他的辞职时,公众关注的是他可能是判断上的失误,而不是违反了隐私规则(在一家私人银行交易时被一名雇员透露出去)。如果是在过去,事情完全会是另一个样子。
即使在金融家友好的瑞士,经济危机,再加上有关洗钱和黑幕行为的公开披露,使银行家们的声誉在不断下降。而两个举报人的行为更是震动了银行界:鲁道夫·埃尔默交给维基解密一份关于宝盛集团开曼银行,另一家瑞士私人银行,违规操作的文件,以及瑞银职员布雷德利·比肯费尔德的违规行为,结果两家银行都惹上了法律麻烦。
不确定性对银行业务是不利的。甚至银行家也无可奈何地说需要尽快达成和解,虽然几乎没有人会同意它原来的运作方式(但是更不会有人支持自动信息交换),但至少,银行将不得开出一些巨额支票。 2月6日,瑞士最大的私人银行,宝盛集团的总裁说,他期待向美国国税局缴纳罚款。博斯咨询公司说,瑞士金融业可能损失470亿瑞士法郎(510亿美元)的资产和11亿瑞士法郎的税收收入,结果只有德国和英国同意与其达成协议,而那些算是很宽大的协议了。
有人说,客户已经开始把资产转移到像新加坡这样司法管理更加严格的地区(这种流失是无法估量的)。瑞士银行家们在击退攻击的同时,也正在尝试拿出一种替代性的商业模式。这项“B计划”的重点就是放在政治上不稳定的发展中国家有钱人身上。总之,如果瑞士不能以它的保密制度为卖点,那它至少可以提供稳定的政治局势,帮助贫穷、弱小国家的富人保住他们的不义之财,无论这种声誉的风险有多大,但这是有利可图的事情。
四面楚歌的瑞士对这种压力感到非常不满,他们甚至喜欢把他们的反对者叫做“帝国主义”。一种共同的(和合理的)抱怨是许多给他们施加压力的国家,自己都在利用手中的权利避税。美国把来自拉丁美洲的钱存储在佛罗里达州的银行里,因为根据特拉华州和内华达州的法律,设立一个纳税负担小的空壳公司是很容易的事情。英国也有海峡群岛这个避税天堂,“在道德上,他们没有权利逼迫瑞士这么干,因为他们自己的烂摊子还没有收拾干净,”一位瑞士保密制度的支持者这样埋怨说。但很显然,那样的抱怨并不能阻止他们的施压行动。(胡小琼 译)
]]>全球最大财富管理机构瑞银集团18日以7.8亿美元罚款和250名美国客户信息的代价,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妥协,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瑞士金融市场监督机构也于当日决定向美方提供有关资料,瑞士联邦政府更是在当晚举行紧急会议批准了提供客户信息的决定。
但美国司法部显然并不满足。19日,美国司法部即向迈阿密联邦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瑞银提供5.2万个拥有秘密账户的美国客户名单。这一最新消息将瑞银股价在上周五推落至历史低点。
美国司法部对5.2万个账户名单的披露要求的依据,是瑞士银行一份2004年的内部文件。这份文件提到了3.2万个现金账户和2万个证券账户。截至2004年12月,这些账户内的总资产为148亿美元。
瑞银上周五则在应诉书中称,美国国税局的要求将瑞银及其员工置于一个无法立足的境地,自己被夹在了美国法院和瑞士刑法之间,美方的要求“完全无视瑞士的现行法律和主权”。
由于瑞银集团有关客户18日联名向瑞士联邦法院起诉,要求阻止瑞士金融市场监督机构可能作出的移交决定。瑞士联邦法院20日晚已紧急下令,禁止向第三者特别是美国税务部门移交涉及瑞银的8名客户信息,并责令瑞银和瑞士金融市场监督机构24日前对移交决定作出答复。
上述事件一波三折,在瑞士引起轩然大波,瑞银高管的处理方式深受质疑。有报道称,246名瑞士上议院及下议院议员中,有23位议员希望瑞银董事长库勒(PeterKurer)下台,另外有16名议员认为首席执行官马赛尔·罗内尔(MarcelRohner)也应该离职。
挨批的还有瑞士政府。瑞士各党派批评政府过快屈服于美国压力,认为该协议将迫使瑞银在美方压力之下提供更多的客户信息。
瑞士《时报》称,“瑞士金融市场监督机构和政府的信誉在此事件中严重受损,瑞士联邦法院的决定更使它们信誉扫地。”
瑞士财政部长兼瑞士联邦今年的轮值主席汉斯-鲁道夫·默茨上周末在一次电台讲话中,为瑞士政府进行了辩护。
默茨指责美国政府采取“敲山震虎”的策略,迫使瑞银秘密账户的持有人自动现身,但他警告说,美国政府为揭开客户的姓名而采取的法庭行动不会取得成功。他说,上周披露少数涉嫌税务欺诈的账户持有人的行为,并不意味瑞银或瑞士政府将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将所有在瑞士拥有离岸账户的美国客户身份都披露出来。
另据报道,瑞士政府已取消了周二赴美国参议院讨论瑞银问题的原定计划,以抗议美国政府就税务欺诈案而对瑞银所采取的最新行动。
]]>奥巴马当选美国下任总统,感到不快的不仅是美国共和党,还有大西洋彼岸的瑞士银行。该国银行引以为傲的保密体 系为自己创造了成为“避税天堂”的条件,但这种做法一直为美国所不满,即将上任的新总统对此态度格外强硬。于11月16 日结束的G20峰会,预示着“避税天堂”瑞士可能承受更多压力。
瑞士银行的保密体系早已成为美、德等国的“眼中钉”。在这些国家看来,瑞士银行给富豪提供了避税帮助,虽然瑞 士因此吸引了大批资金,享受金融业繁荣带来的财富,但其他国家却要为此损失大量税款。据全球税负公平联合机构2007 年的估计,因富人资金外流,全球每年税收损失高达2550亿美元,其中美国损失近千亿美元。
德法提议建帮助逃税国黑名单
作为被美国列入“黑名单”的34个国家之一,瑞士是美国客户的主要“避税天堂”。美国贸易官员马丁·纳维尔近 日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说:“美国的相关(避税)法律条例可以在短时间内制定并获通过。”作为对纳维尔的回应,瑞士外长 米舍利娜·卡尔米-雷伊接受瑞士周刊《SonntagsZeitung》采访时说,随着奥巴马胜出,瑞士银行面临越来 越大的压力。她说:“全球多个国家都为市场注入大笔资金,钱从哪里来?现在大家都在努力找钱。”
瑞士的国家形象,也被其在税务舞弊方面扮演的角色玷污了。瑞士最大银行UBS发言人近日说,他们在7月份已停 止为美国客户提供离岸避税服务,因为来自美国政府的指责异常严厉。UBS首席财务官马克·布兰森告诉美国一位参议员, 瑞士对于其银行体系无法与美国法规保持一致“深有悔意”。
在遭遇了巨额损失后,10月,德法在巴黎举行的经合组织会议上,提议建立“避税天堂”黑名单。德国财长施泰因 布吕克呼吁经合组织将瑞士列入“黑名单”,因为在其他国家共同反对避税时,瑞士持极其不合作态度。瑞士外长雷伊则回应 道,施泰因布吕克的建议不符合法律制度。雷伊向瑞士周刊《SonntagsZeitung》表示,瑞士政府会让国外批 评家看到他们反对税务舞弊所做出的努力,“我们没什么可害怕的。”
奥巴马早瞧不惯“避税天堂”
奥巴马对避税现象态度一向强硬。2007年2月17日,当时还是总统候选人的奥巴马,联合民主党参议员卡尔· 莱文和共和党参议员诺曼·科尔曼,向国会提出了“停止滥用避税天堂法”议案,理由是美国纳税者每年利用“避税天堂”避税约1000亿美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巨大损失。
莱文在宣读提案说:“离岸避税方案之所以能实施,主要是由于其具有很大的隐秘性,阻碍美国机构执行法律。我们 不能让‘避税天堂’每年吞噬美国100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这些钱本应用于供给军队、补充医疗和教育资金、美国家庭。 ”
“停止滥用避税天堂法”呼吁美国财政部整理出一份“离岸秘密管辖地”清单,只要该国银行或税务保密条款被美国 财长认定为“不合理地限制美国获取信息”,就要被列入“黑名单”。瑞士、列支敦士登、新加坡等34个国家目前都在其中 。奥巴马说,打击离岸避税“事关公平和诚实的基本问题”:“我们必须打击逃税的个人和公司,保证努力工作的美国人不受 损失。”
在11月15日举行的G20金融峰会上,“特殊银行保密体系提供离岸避税”问题也被摆上了议程。从英国BBC 发布的G20峰会最终决议中可以看出,各国领导人在禁止滥用“避税天堂”这一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会议《决议》的第三条 提到,银行的透明度需要改善,任何公司的财政状况都不该隐瞒。
]]>世界十大银行之一的瑞士银行(UBS),正计划在中国设立继印度之后的第二个直属瑞银总部的离岸软件开发后勤服务总部,以满足瑞银各个部门迅猛增长的软件外
包开发需求。瑞银高层、全球离岸业务董事总经理赛·克恩昨天在与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应力会面时坦言,深圳是其主要考虑的城市之一,而且具有一定优先权。
瑞士银行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者,也是投资银行和证券分销业务的市场领导者,在全球50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在全球性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瑞银于2005年在深圳成立了离岸开发中心(ODC),由瑞远软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IBM两大战略合作伙伴协助运作,为瑞银全球的国际财富管理部提供前台应用软件和解决方案,以及7×24小时的技术支援服务,目前在香港和深圳已拥有一支超过300人的开发队伍。
目前,瑞银正在对国内几大城市进行调研和可行性研究,以确定设立离岸软件开发后勤服务总部的地点,深圳就是其中主要考虑地之一。赛·克恩告诉刘应力:“由于已经在深圳成立了离岸开发中心,发展了部分软件开发业务,因此深圳在我们的选择上具有某种优先权。”
刘应力表示,深圳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有非常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市委市政府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青年人才多,软件人才多,人才交流频繁,具有软件业发展的独特优势。此外,深圳还有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发展高科技和金融业的系列优惠政策以及产业链的聚集效应,“相信UBS选择深圳是最合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