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萍向应德国国会议员Joachim Pfeiffer之邀出席座谈会的嘉宾,讲解香港如何能协助德国企业开拓庞大的亚洲市场:“香港不仅位处亚洲的心脏地带,更为本地及外地企业提供法治、低税率及简单的税制,以及资本、资讯及人才自由流通等优势。”
何小萍强调,香港的支柱产业--贸易及物流业、旅游业、工商专业服务业及金融服务业--均会抓紧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所带来的各种商机。此乃贯通亚洲、欧洲和非洲不同区域的经济合作走廊,将促进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加强各国在政经人文领域的合作。
而自2008年取消葡萄酒税后,香港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拍卖中心及主要的葡萄酒贸易中心。自2008以来,葡萄酒的进口总值有接近两倍的增长,于2014年达到11亿美元。何小萍表示,香港也是斯图加特地区葡萄酒商进入高速发展的中国内地市场的门户。香港美酒佳肴巡礼(2015年10月22日至25日)及香港国际美酒展(2015年11月5日至7日),是全球各地的葡萄酒商在亚太地区推广产品和发掘商机的大好机会。
驻柏林经贸办投资推广总监钟颖轩博士则补充,香港特区政府已展开新措施,推广香港作为区内初创企业枢纽,尤其针对创新及科技界别的中小型企业,而斯图加特地区的企业,多年来亦已於此范畴取得长足发展。
德国为香港的欧洲最大及全球第10大贸易伙伴,二○一四年双边贸易总额达123.5亿欧元。香港亦於德国及中国内地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两国经香港所进行的贸易共值86亿欧元,占有关贸易总额6.5%。而传统基金会亦连续二十一年,评选香港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
关于驻柏林经贸办
驻柏林经贸办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德国、奥地利、捷克共和国、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及瑞士在商业关系和其他经贸事务上的官方代表机构。(完)
]]>有人总结,成功经营家族企业的经验:勇于创新、不任人唯亲、谨慎选择 继承人以及善于向外部求助。在德国的手工制造业以及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中,家族企业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无论是家族传承,还是中途易主,面对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子科技技术的普及,德国手工制造业及参与其中的企业都有种共识,即手工制造业的复兴与传承来自于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家族企业研究所(Family Business Institute)提供的资料表明,只有30% 的企业顺利传到了第二代,传承至第三代的则只有12%。
而相关数据显示,约有6%的中小企业为家族所有,除了可以避免有风险的扩张战略之外,由于这些家族企业通常偏安于一隅,这会增强雇主与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并对企业所在地抱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根据波恩中小企业研究所2012年的调查报告,家族企业占德国2011年出口份额的42.5%,研发投入比达到4.6%,超过德国的平均水平。
挑战也接踵而来。在企业内部,“继承者们从何而来”的问题首当其冲。
“怎么样才能让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下去?要活得够长。”辉柏嘉(Faber-castell)第八代传人Anton Wolfgang Graf von Faber-Castell伯爵打趣说。
创立于1761年的辉柏嘉是世界最古老的书写工具制造商,从斯坦恩的一个小作坊发展到了如今拥有近7500名员工的跨国大企业。2012年至2013年财年,辉柏嘉的盈利超过5.9亿欧元。
在伯爵看来,要持续经营一个家族企业,最重要的是要以专业的方式去经营它,“在家族生意里,光做梦是行不通的,你很快会被淘汰出局”。
在铅笔的生产方式逐渐从手工过渡到机器时,辉柏嘉在1993年开设了全手工打造的辉柏嘉伯爵系列,产品除了“完美铅笔”外,还包括每一年设计风格和所用材料都不同的奢华手工钢笔。
在Anton Wolfgang Graf von Faber-Castell看来,家族企业的最大优势在于,领导者可以有更大的话语权去做一些战略上的决策,并且一锤定音。上世纪80年代,他便拍板进军亚太地区,在马来西亚和印尼开设厂房。“短期来讲这个决定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效益,但长远来看是可以的。我们在这些地方坚持了10年甚至更久,现在看看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都非常成功。你必须从最基础的开始,然后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培育,很多企业都没有这个意识。”
他也开始考虑接班人的事情。“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接班,首先,你必须让他和外部的竞争者具备同等的教育和学识背景,同等的能力。其次,你必须找到适合干家族生意的人。我一向主张,管理层只要有一两个来自家庭的成员,这就足够了。家族企业要有长期思想,要知道,家族企业所要考虑的事情是以‘代’计算,而不是‘年’。”
并不是所有的手工制作企业都能像辉柏嘉运气那么好,Moritz Grossmann便是其中之一。
1854年,制表师Moritz Grossmann在德国东北部小镇格拉苏蒂创办了自己的机械工作坊,设计并制造擒纵模型、怀表和高精密摆钟。但在1885年,公司随着他的离世而倒闭。一个多世纪之后的2008年,同为制表大师的Christine Hutter决定复兴Moritz Grossmann。
“过去五年,我们完成了厂房和团队的建设,并且设计制造了新的产品系列。今年开始,我们将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开拓市场渠道,走出去,让更多人知道这个品牌。不过,这个要一步一步来。”Christine Hutter说。
对于德国的中小企业来说,一般认为其制胜的法宝是“一专二精”,他们只生产单一的专业产品,却努力将这个产品的市场横向扩展,销售到全球。
六年前因与市场脱节而濒临破产边缘的KPM(柏林皇家陶瓷厂)在被有志将这门手艺继续保留的银行家收购之后,仍旧全心全意地将业务焦点聚集在陶瓷制造上。
1763年,普鲁士腓特烈大帝从工匠J.E.Gotzkowsky手中买下了这家企业并正式将其命名为“KPM”。在现代化厂房里,工匠们仍通过手工打造每一件产品。他们所生产的每一件瓷器至少要经过9道制作程序。
“我们只专注在陶瓷上,不会做其它时尚的产品或是珠宝,这样才能牢牢地把控每一个环节。”KPM唯一控股代表Maurice Frhr. Von Dalwigk说。
不过也有些企业有其它想法。
以Roeckl为例,在Annette Roeckl接班之后,她将公司的产品线扩展到了丝巾、手袋等配饰上,按照她的说法,Roeckl已经不仅是一个手套制造商,而是全方位的配饰供应商。在她父亲那一代,赛车手手套的开发和制作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无论是家族传承,还是中途易主,面对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子科技技术的普及,德国手工制造业及参与其中的企业都有种共识,即手工制造业的复兴与传承来自于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正如德国学者冉珊鹤所言,德国代表了一种努力创造永恒产品的手工文化,得益于这种文化,德国企业能够以长远眼光专注于企业最初的目标。“未来需要文化来支撑。如果没有文化,我们和动物根本毫无区别。”贝希斯坦钢琴首席技术官Leonardo Duricic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在与那些长盛不衰的家族企业的经营者的对话中,总结出了成功经营家族产业的经验:勇于创新、不任人唯亲、谨慎选择 继承人以及善于向外部求助。
]]>根据安永调查,对BMW、德国邮政(Deutsche Post)和BASF化学公司等德商跨国企业来说,欧元强势未必是好事:上述公司去年获利下降,此为五年来首见。
根据调查分析,造成此情形的主因为欧元兑主要海外市场的汇率攀升。德商企业在美国、英国、亚洲的商品售价因而上升,在新兴工业国亦同。调查中指出,2013年美元兑欧元跌幅达3%、英镑汇率跌5%、日圆汇率更跌了将近26%。经过汇率转换,便造成企业的国外获利缩水。
预期乐观
分析指出,30家大型德国企业中,营收有42%来自海外。这意谓总营收缩水了130亿欧元、或者0.1%,剩下1.23兆欧元。上市公司获利则下降2%,来到1040亿欧元。本会计年度应会继续维持此趋势。
尽管如此,安永对未来仍持乐观态度:从研发支出和人力需求增加的情形看来,工业国家经济正在复苏,这带来的影响会大于货币效应。对于主要活跃于非欧元区新兴市场的企业来说,他们也可以进行避险措施,虽然这得花上些微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