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捷报频传。平安银行凭借在离岸金融领域的优异表现,在不久前落下帷幕的《首席财务官》杂志举办的“第九届中国CFO年会”和《贸易金融》杂志、中国贸易金融网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经贸企业最信赖的金融服务商评选”活动中,先后斩获2015年度“最佳离岸业务奖”和“最佳离岸金融银行”荣誉。这是平安银行连续四年荣获该两项“最佳离岸银行”奖项。
平安银行是国内最早的“全国离岸银行业务规范化试点行”之一。作为中国离岸金融服务的先行者,平安银行积极探索、稳健经营,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离岸银行管理模式,不断为中国“走出去”企业提供灵活多样的离岸金融服务,积累了丰富的离岸融资和离岸运营管理经验,打造了一支高效、专业、富有战斗力的离岸金融队伍!
近三年来,平安银行积极实施业务转型,紧跟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市场机遇,结合中国企业经营国际化、融资国际化、投资国际化的发展步伐,建立健全离岸金融产品体系,全力打造了离岸投融资、离岸同业金融、境内居民企业离岸金融、离岸贸易金融等四大离岸金融产品体系,同时,还在上海、天津、深圳、广州、珠海、厦门、福州等各自贸区分行成立了离岸业务中心,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授权经营离岸业务,以更加贴近自贸区客户及自贸区政策的姿态,为客户提供贴心的“跟随式”的离岸金融服务。
本着“以客户为导向”的宗旨,平安银行一直致力于战略客户的开拓和重点项目的营销,离岸业务在过去的一年取得快速发展,市场份额大幅提升。截至2015年末,平安银行离岸业务主要业务指标跃居同业前茅,其中离岸生息资产、离岸客户数量位居同业第一,跻身中资离岸银行第一梯队,离岸金融品牌获得客户和同业的广泛认可!
平安银行离岸金融将继续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优势,进一步发挥银行首家海外业务平台的独特优势,持续深化业务转型,努力把平安银行离岸金融打造成一流的中资离岸银行!
]]>4月21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广东自贸区”)在南沙正式挂牌。作为南沙新区片区首批启动的10个重点项目之一,平安银行综合金融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这意味着该行三大业务中心——离岸业务中心、保理业务中心、跨境结算中心正式进驻广东自贸区。
据介绍,广东自贸区将立足于打造新型国际投资贸易规则试验区,在国际投资、贸易、知识产权等领域探索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体系。同时,有效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广东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着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服务。
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年有余,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向外扩围、复制之路已渐次展开,而平安银行此次将三大支持企业“走出去”的业务利器落户广东自贸区,正是看重了自贸区未来的金融创新和发展。平安银行表示,“三大中心”将充分利用牌照和已有业务优势,紧跟国家自贸区金融扶持政策,围绕自贸区众多“窗口”企业,着力将自贸区分支行打造成为全行离岸金融创新的平台、自贸区商业保理及融资租赁的平台以及跨境结算、资金归集的平台。
离岸业务:打造离岸金融特色发展模式
作为行业最早的“全国离岸银行业务规范化试点行”,平安银行在1996年便获得离岸银行业务经营牌照,是目前中资银行拥有离岸银行业务经营牌照的四家商业银行之一。截至2014年末,平安银行离岸总资产近700亿元,离岸存款余额突破650亿元。
“大家对自贸区的离岸金融是最期待的,离岸金融如同一座桥梁,联通了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他打开了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投融资通路,这将释放巨大的市场红利。”平安银行离岸负责人表示。
随着国家外汇政策的巨大变化和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持续推进,平安银行将紧紧围绕“走出去”企业的离岸金融服务需求,充分发挥了离在岸联动的优势,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效仿上海自贸区分行试点授权离岸业务中心独立经营离岸业务,简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同时,离岸业务中心将立足于自贸区,辐射全国业务,根据自贸区政策优势,充分发挥平台功能,推动各分行离岸业务发展。
保理中心:打造商业保理及融资租赁平台
平安银行保理业务早在2000年起步,截至2014年前三季度,保理业务出单量已达1145亿,服务客户数1700余户。 2014年5月,平安银行保理云平台全新上线,为保理商远程提供应收账款管理、账户管理、融资管理、监测预警、资金结算、交易撮合等综合服务。上线仅半年,云平台保理商用户达100家,上线保理商及客户共计261户,平台账户累计结算量122亿元,应收账款转让金额突破6亿元。金橙保理商俱乐部会员近200家,已与146家商业保理公司开展了业务合作。
“自贸区作为我国努力打造的一个离岸金融中心,保理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预计自贸区保理公司发展支持政策的出台将为自贸区保理提供制度支持,也将为自贸区保理走向国际化铺平道路。”平安银行表示。
此次平安银行保理业务中心落地广东自贸区,将结合自贸区政策持续创新优化保理服务及产品,充分挖掘区内企业及其关联客户应收账款融资服务需求,特别是跨境保理需求,实现业务突破;针对自贸区内商业保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推出的优惠鼓励政策,依托银行金橙保理商俱乐部、保理云平台等业务先发优势,对保理商客户实施群体性业务开发,带动银行应收类金融服务的完善升级。
跨境结算中心:打造跨境结算、资金归集的平台
在跨境结算方面,平安银行的跨境结算中心将紧跟人民币国际化以及跨国企业本外币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的放开,结合自贸区跨境人民币、离岸人民币的发展及跨境e金融服务平台,优化创新跨境业务服务及产品,形成自贸区内我行跨境业务的竞争优势,建立和区内物流、支付、电商、交易所等第三方合作联盟。
跨境结算中心将加快探索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借鉴和拓展上海自贸区FTA人民币帐户体系,探索建立境内外连通、本外币连通、自贸园区内外连通的人民币帐户体系,打通人民币进出便利渠道,积极探索建立自贸区内外资金对接机制。争取在整个自贸区范围内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业务,推动个人跨境人民币汇款试点业务,以及试点开放资本项下的跨境资金流动。
随着天津、福建自贸区的挂牌,平安银行三大业务中心也将相继进驻相应的自贸区,利用自贸区政策优势,创新产品及业务模式,支持自贸区众多企业“走出去”。
关于平安银行
平安银行, 全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一家跨区域经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中国大陆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1.2335亿元,总资产近1.37万亿元,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及其控股子公司持有平安银行股份共计约26.84亿股,占比约52.38%,为平安银行的控股股东。
在全中国各地设有34家分行,在香港设有代表处。2012年1月,现平安银行的前身深圳发展银行收购平安保险集团旗下的深圳平安银行,收购完成后,深圳发展银行更名为新的平安银行,组建新的平安银行正式对外营业。2013年5月24日内部正式发文宣布调整总行组织架构,总行一级部门由原来的79个精简至52个, 新建或整合形成了3个行业事业部、11个产品事业部和1个平台事业部。
]]>昨日,平安银行“跨海峡人民币清算中心”在厦门正式挂牌。在此之前,农行、建行均已在厦门成立海峡两岸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
据平安银行人士介绍,除了清算、结算业务外,其跨海峡人民币清算中心还将对福建及全国涉台客户、台湾金融机构的融资需求提供金融服务。该行迄今已与台湾40多家银行开展结算和清算业务,并与近20家银行开展了国际贸易融资合作。
虽然香港稳坐人民币离岸中心头把交椅,但台湾地区、新加坡等也“蠢蠢欲动”。交行、农行、建行、中行已分别向台湾主管机关递交了“宝岛债”申请,共计发行67亿元“宝岛债”,其中交行已发行完毕。虽然台湾人民币规模尚小,但增长非常迅速。
数据显示,自从今年2月台湾人民币清算业务开闸后,台湾人民币存款以每月100亿元的速度增长,目前已达到1232亿元。德意志银行预计,台湾地区的人民币存款未来很快将突破2000亿元规模。
“通过人民币离岸清算业务,银行可以扩大服务半径,针对金融机构和境外客户账户融资、贸易融资等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同时也能加快银行”走出去”的步伐。”上述平安银行人士说。
据华侨大学陈金龙教授介绍,借助离岸清算业务,将促进银行同业代理账户增加,能获得不菲的中间业务收入,还能获得沉淀资金等好处。“离岸清算两头在外,但存贷款在境内,台湾地区和大陆经贸往来这么频繁,仅仅贸易融资一项,银行就能获得大量存贷款的机会。”他说。
据上述平安银行人士介绍,其与台湾地区金融机构合作的业务品种,包括跨境人民币融资、海外代付、福费廷等,而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增长尤其迅猛。平安银行已明确将目标指向供应链融资。“台湾地区贸易经济体量无法和大陆及欧美地区相比,目前清算和计算收入贡献也比较低,但两岸人民币清算业务有助于银行积累供应链核心客户群。”
作者:杨佼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